国画雅集(一)

我们的部分收藏。

董寿平扇面画《兰花》

董寿平水墨扇面画作品《兰花》。
董寿平水墨扇面画作品《兰花》。「 意在清湘衡山之间,偶然命笔,识者得勿笑其拙欤! 八十三翁董寿平 」

董寿平扇面画《兰花》,66 cm 宽。

书画家无心之作,往往胜于有心。古人兴之所至,辄成佳品,王羲之古今第一行书《兰亭序》,便是兰亭修禊时,在薄醉之下“偶然命笔”。坦诚说,当年开始和书画结缘,对字画的欣赏能力,僅是中学程度。之所以胆敢下手,纯因识得这几行题字。字中的清湘是明末苦瓜和尚石涛,衡山则是文徵明。想当时董老大笔一挥而就,对此墨兰深感满意,自认可以和上述二人媲美。“识者得勿笑其拙欤“更是关键之语,明看自嘲,实乃自许,沉吟再三,遂将此”拙作“携归。

何海霞扇面画《桃源图》

何海霞扇面画《桃源图》。
何海霞扇面画《桃源图》,55 cm 宽

何海霞扇面画《湘西山水》

何海霞扇面画《湘西山水》
何海霞扇面画《湘西山水》,55 cm 宽

何海霞扇面画《雪霁图》

何海霞扇面《雪霁图》
何海霞扇面画《雪霁图》,55 cm 宽

动态之雪易绘,静态之雪难描,静心细观,自能看出画家如何勾出厚重的雪坡。左角之雪,更添点睛之妙。

何海霞扇面画《严子陵钓台》

何海霞扇面《严子陵钓台》
何海霞扇面画作《严子陵钓台》,55 cm 宽。

缅怀旧游,兼忆故人,因情成画,字逐情生。霞翁此字,已览卅年。

何海霞国画作品《云起图》

何海霞《云起图》配图01
何海霞《云起图》。尺寸:66cm x 31cm。

1988年某次画展,同行陈君一见这幅水墨,即说可以收藏。陈君国画科班出身,眼界颇高;笔者看不出妙处,但再三思虑,终于第二天赶去买下。

画题出自汉高祖名句”大风起兮云飞扬“(《大风歌》)。起初注意力放在近处,图中之士,心思令人寻味。何老是大风堂门人,是老骥伏枥,志在高山?抑或四围重雾,路在何方?

后来何老获世人推重,再看此图,顿觉精简犹其余事;远山水墨淋漓,实乃点睛之笔,山成则满纸烟云顿生。高士心中,或有”安得慧眼识此山“之叹。

近日再读此画,另有所悟。原来“画中云”乃“心中云”,告诉读画之人,只要山高,自见云起,云起云落,何碍巍然?绘艺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,是画家对自己艺坛位置的肯定。寥寥数笔,有如禅师机语。画家心中之云,数十年方能读懂,陈君之眼,实不寻常!

黄永玉国画作品《荷花图》

黄永玉水墨画作品《荷花图》。
黄永玉《荷花图》,尺寸 : 95cm X 89cm

黄永玉精粹小品

黄永玉这张小品,说明“人”之可贵处,在于做了决定后一往向前,永不言退。 尺寸:34cm X 34cm

黄永玉善于用简单笔触,描绘出意义深长画外之意。雁鸟尚知道“人”字之庄厳,向万物之灵的人类学习,但世上似乎有很多人,还没有掌握这个字的真意。

现在才开始,应该收藏什么砚?

上好的老坑端砚和歙砚,尚未绝迹,现在下手还不晚。

要收藏什么,首先看兴趣,其次看未来价值。就以文房四宝来说,笔墨纸砚是文房四宝,材质罕见的都可以收藏,笔者对砚则情有独钟。

砚寿千年,可以使用,可以观赏,可以增值,它排行最末,却是最好的收藏品,因为它最具增值潜能。 Continue reading “现在才开始,应该收藏什么砚?”

端砚和歙砚,那一种好?

端砚歙砚各有千秋,兼收并蓄,最为理想。

如果只讲求实用,歙砚坚实,容易洗涤,除了掉在地上,一切均可放心,好比年轻力壮的小伙子。端砚细软,尤其是老坑水岩,磨时要小心翼翼,以免刮花砚堂,特别是名贵的鱼脑冻或蕉叶白。置放时也顾虑多多,有如娇生惯养的大小姐。

如果是为了收藏观赏,两者各有千秋,歙砚如出世高人,端砚若翩翩公子。两者各收一二,可以比较,增添乐趣。

讲到增值,老坑歙砚的眉子自然是收藏的佳选,但增值速度比不上端溪老坑水岩。后者除了开采艰难,数量也少,物以稀为贵。

假如能力做得到,价格合理,遇到端歙的上好佳砚,建议两者兼收,这也是藏家的心态!

吴兰修《端溪砚史》

吴兰修《端溪砚史》的按语,是辨别水岩的明灯。

在众多谈砚的著作中,笔者最爱读的是吴兰修的《端溪砚史》,前后超过百遍。严格说来,是细读按语那部分,因为除了按语,其他都是前人著作的编辑。别小看这按语,如果能够加以消化,再以这作为基础,和各家言论综合比较,谨记于心,一旦遇上实物,此时有如禅宗之顿悟,一棒而醒,便直接登堂入室矣!

艾绿石好谁能见

乾隆皇帝虽然拥有田黄三联章,却没见过艾叶绿。田黄称帝之前,它名列第一。后人举色近艾叶之石,标榜为艾叶绿,纯属臆测。

《艾绿石好谁能见》配图01

寿山石中的艾叶绿,没有人能真正举出实物。据说田黄称帝之前,它名列第一。高兆《观石录》中云:“谢在杭布政尝称之,品艾绿第一,卒叹其未见也。” Continue reading “艾绿石好谁能见”

唐人三种《兰亭序》摹本的比较

古今第一行书《兰亭序》,有唐代冯承素、虞世南和褚遂良三人的摹本,那一种最好?

图片:《唐人摹兰亭序墨迹三种》封面

《兰亭序》被誉为古今第一行书,真迹唐初以后已不在人间,目前所见是“下真迹一等”,据说是唐代冯承素、虞世南和褚遂良三人的摹本。手头恰巧有一本1973年出版的《唐人摹兰亭序墨迹三种》, Continue reading “唐人三种《兰亭序》摹本的比较”

《唐诗三百首》未必尽善尽美

手中的《万首唐人绝句》,据明嘉靖本影印,嘉靖本又据宋刻整理,应比清人所辑的《唐诗三百首》更接近原作。

《唐诗三百首》未必尽善尽美(配图05)

最近读宋代洪迈的《万首唐人绝句》,虽然只是略略翻看,但已怦然心惊。李白《白帝下江陵》的“两岸猿声啼不住”,万首中作”啼不尽“;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,作“须臾过却万重山”。 Continue reading “《唐诗三百首》未必尽善尽美”